提到教科書,你會想到什麼呢?教科書又是怎麼製作的呢?
教科書是由國、高中老師和出版社編輯共同合作的產物,一本教科書的編輯流程從修訂意見蒐集、發想,到實際印製、發行,約需一年的時間。以下從教科書文字編輯的角度,說明教科書編輯過程的主要階段:
階段一:蒐集市場意見、擬出改版方向。
文字編輯(簡稱文編)會定期蒐集目前教科書在學校的使用意見,蒐集方式從親自到校詢問教師意見,或是教師透過業務等管道反映建議。蒐集意見後,編輯部便會研擬出改版方向。
階段二:召開編寫會議。
編輯部就蒐集到的市場意見以及研擬出的改版方向,和教科書的作者群(召集人為大學教授,實際寫稿者則為數位國、高中老師)進行討論,並確認教科書的實際修改方向和幅度。
階段三:交稿、修稿。
作者針對編寫會議上的討論進行寫稿並交給文編,文編則需核對作者稿件的內容正確性、難易度以及文字流暢度,並給予作者修改建議。文編在此階段會經常與作者討論稿件內容,稿件會來回許多次,直到雙方達成共識。
階段四:整稿、排版。
在此階段,文編會接洽攝影師拍照(或者自行攝影),以及到圖庫公司網站(例如TPG、Alamy)或國際新聞通訊社(例如美聯社、歐新社)搜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照(皆需付圖照授權金),接著將作者修改完成的稿件文字、照片和插圖構想等素材交給美術編輯(簡稱美編)。美編在此階段則會聯絡插畫家,請插畫家依照文編的構想繪製插圖,之後美編會將這些文字圖照等素材置入書籍預設的框架內(版式),並進行編排與美化,接著印出排版完的彩色稿供文編進行校對(約進行三校三修)。
階段五:審查階段。
教科書因其教育性質,故依法在印製發行前須經過國家單位審查內容的正確性。現行教科書審查單位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簡稱國教院,由原國立編譯館改制),國教院收到編輯部的審查申請後,會接洽教授及國、高中老師組成審查團隊,審查團隊便依據課程綱要及內容正確性等項目檢視編輯部提供的樣書,並給予修正的審查意見。編輯部收到審查意見後,便會與作者群討論修改或申覆方向,之後將意見回覆給國教院。此審查階段通常會進行三次意見的來回(審查團隊給意見→編輯部回意見),約耗時4~6個月,接著國教院會給予編輯部審查通過的公文。
階段六:印製、發行。
教科書經審查通過後,便可正式印製、發行到全臺各地的學校。此階段必須趕在寒暑假前完成,以讓學生在開學當天即能領到新學期的教科書。
以上六個階段便是一本教科書大致的編輯流程,過程須經歷多次的溝通協調,以及許多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