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C BY 2.0

(CC BY 2.0 Mike Licht, NotionsCapital.com)

前幾天在天下雜誌看到一篇報導,內容提到臺灣學童的肥胖問題,並列表比較全臺縣市學童和成人的肥胖比率。我原本以為都會區的學童因為較常接觸到零食和含糖飲料,所以肥胖比率會較高,但沒想到竟然是非都會區的嘉義縣有全臺最高的肥胖比率。這張表格也引起我的高度興趣,想了解更多資訊,例如若將臺灣分成北中南東四區,是否某一區域的肥胖比率較高呢?另外學童和成人肥胖是否成正相關(成人肥胖比率較高的縣市,兒童肥胖比率是否也較高)?

 

也因此,我開始上網搜尋天下雜誌該篇報導的數據來源,但沒有查到原始資料,只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網站查到臺灣成人肥胖地圖的文件。肥胖地圖的正式名稱是「臺灣地區各縣市18歲以上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是依據政府在民國98年至100年進行的健康危險因子監測調查數據繪製而成,結果如下圖:

肥胖地圖

肥胖地圖以顏色區分過重及肥胖平均盛行率(以下簡稱肥胖盛行率)的高低,綠色代表肥胖盛行率低,紅色代表肥胖盛行率高,由圖可看出臺北市的肥胖盛行率是全臺最低,臺東縣和花蓮縣則是全臺最高。

國民健康局的網站上共有三張肥胖地圖,除了上圖以外,另兩張則是區隔性別,一張是全臺各縣市18歲以上男性肥胖盛行率,另一張則是全臺各縣市18歲以上女性肥胖盛行率。我便利用男性和女性肥胖地圖的數據繪製出以下的圖表。

各縣市肥胖圖

這是第一張圖,橫軸是全臺各縣市(註:因國民健康局的原始資料未區分新五都,故此處也未區分新五都),縱軸則是肥胖盛行率,藍線代表全臺男性的平均肥胖盛行率,為48.7%;紅線代表全臺女性的平均肥胖盛行率,為28.3%。此圖可看出幾個訊息:

  1. 1.各縣市男性的肥胖盛行率差異不大,而全臺男性的平均肥胖盛行率接近50%,也就是每兩位18歲以上男性,就可能有一位過重或肥胖。(當然此數據的真實性和代表性是可被質疑的,因為國民健康局是以電話進行調查,而電話調查能接觸到的對象年齡較為受限。)
  2. 2.全臺男性的平均肥胖盛行率比女性高出20%,差距很大。
  3. 3.臺東縣和花蓮縣的肥胖盛行率較其他縣市高,高雄縣也偏高。

 

接著看第二張圖

肥胖座標圖

橫軸是男性肥胖盛行率,縱軸是女性肥胖盛行率,藍線是全臺男性平均肥胖盛行率,紅線是全臺女性平均肥胖盛行率,每一個點則代表一個縣市,例如臺北市的男性和女性肥胖盛行率分別為46.4%和22.6%,所以會落在左下角的區域。紅線和藍線構成的十字可將圖面分為四個象限,右上角的第一象限代表該縣市的男性和女性肥胖盛行率皆高於全臺平均;左上角的第二象限代表該縣市的男性肥胖盛行率低於全臺平均,但女性肥胖盛行率高於全臺平均;左下角的第三象限代表該縣市的男性和女性肥胖盛行率皆低於全臺平均;右下角的第四象限代表該縣市男性肥胖盛行率高於全臺平均,但女性肥胖盛行率低於全臺平均。如下示意:

 

象限圖

用此四象限回過頭看我製作的第二張圖,可了解越接近左下角的縣市即是肥胖盛行率越低的縣市,例如臺北市、臺中市和新竹市,而越接近右上角的縣市則是男女肥胖盛行率越高的縣市,例如臺東縣、花蓮縣和高雄縣。透過這張圖,就能將原本的數據轉換成四類型的縣市,並發現隱藏在數據中的資訊。

 

在這篇文章中,我試圖用兩種角度來分析同一組數據,並由此得到不同的觀點。如果你有其他的作圖方法或是視角,都很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謝謝!

用視覺化的方式找出隱藏在資料背後的訊息,Keep going!

延伸閱讀
天下雜誌518期(2013/03/20) 封面故事「搶救胖小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圖表 肥胖 肥胖地圖
    全站熱搜

    jaykinston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